为了提高高职各类专业可持续性发展,采用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带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改革刻不容缓。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而教学的改革需要强大的师资团队的支持。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还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的经历。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到企业挂职锻炼,可以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管理,还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开拓眼界,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企业导师沟通交流,让教学知识与实际项目开发过程紧密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我谈几点思考。
1、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机制
一是制定教师选派机制。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及教师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师企业锻炼计划等。二是建立健全督察和考核制度。学校可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师挂职锻炼考核小组,与企业加强交流,及时跟踪了解教师挂职锻炼情况,明确教师挂职锻炼的目标及任务。要求教师每月进行总结及企业考核,报相关管理部门备案。三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做好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保障工作。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可根据教师挂职锻炼实际成效,在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同时还可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
2、明确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任务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及教师自身特点,结合挂职企业的工作和岗位情况,制定挂职任务书。及时充分地与企业加强事前沟通,结合计算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需求,明确教师挂职岗位、项目任务、挂职导师、学习内容、考核方式等。
3、企业挂职与项目开发、科研、教改等相结合
教师企业挂职,可以科研或教改项目,与企业沟通协商,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挂职锻炼和科学研究,同时还可以参与到企业得实际项目开发研究中,促进产教研的深度融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了解计算机的行业背景、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等,同时参与到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
4、促进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教师挂职,学校及教师应积极主动联系企业,积极、快速地转变身份并融合到企业的团队中去,积极参与企业的开发项目,输送优秀毕业生等,同时充分利用教师的技能,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实现校企合作双赢。